一张年费高达数百元的会员卡,曾是中国都市中产家庭追求品质生活的“入场券”。然而,2025年7月,当山姆会员商店悄然下架备受追捧的口碑商品,转而将“好丽友派”这类大众货色摆上货架时,这张卡片的光环瞬间黯淡,引发了会员群体“被背刺”的集体愤怒。这不仅仅是选品策略的失误,更是对消费者心理预期、会员制商业模式核心价值的致命误判。
此次事件的核心冲突在于:山姆下架了太阳饼、米布丁、低糖蛋黄酥等高回购率、高性价比的“网红爆款”,却引入了低糖好丽友派、溜溜梅等在普通超市随处可见的品牌。尽管山姆声称这些是“特供配方”(例如好丽友派宣称减糖80%),但消费者普遍反映“实际吃起来太甜”,且对好丽友品牌此前“配料表双标”的争议记忆犹新。这种“去独特性”的操作,直接冲击了会员支付高昂年费所期待的“独特、高品质、严选”价值,让“花钱办卡买大路货”的荒谬感充斥社交媒体。
山姆官方将商品下架归因于“库存不足”或“包装问题”,这不过是公关辞令,避重就轻。其深层逻辑,是沃尔玛中国在高速扩张和盈利压力下的战略调整。截至2024年底,沃尔玛在中国拥有50多家山姆会员店,并计划加速开店。在追求营收破千亿、会员数量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山姆面临着巨大的成本控制和供应链优化压力。引入大众品牌,即使是“定制款”,也能凭借其庞大的采购量获得更强的议价权,降低整体运营成本,并试图拓宽客群边界。然而,这种“降维打击”式的选品策略,无疑触碰了会员制“差异化”的底线,将“中产滤镜”摔得粉碎。
在当前消费升级与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山姆的此番操作,绝非孤例,而是预示着会员制模式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普遍性挑战。如何在保持高品质与差异化的同时,应对大众化商品的需求和盈利压力,成为所有会员制商超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以Costco为例,其坚持商品毛利率不超过15%的铁律,主要依赖会员费盈利,这确保了其商品始终保持极致性价比和高品质。反观山姆,若其在商品利润上寻求更多空间,甚至牺牲独特性来降低成本,就必然会影响消费者对付费会员价值的认知和信任。当“严选”变成“将就”,当会员卡不再是身份认同的象征,而是被视为“普通超市入场券”时,消费者将毫不犹豫地“用脚投票”。
会员制模式的基石是信任与不可替代性。2024年以来,山姆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如坚果中吃出活虫(客服竟承认“并非个例”)、临期商品未标注、鲜肉包子里吃出玻璃、蛋糕胚混入异物仅赔300元等,已严重侵蚀其“极致品控”的品牌形象。这些事件与山姆宣传的“闭眼入,不踩雷”形成巨大反差,加速了会员信任的崩塌。如果山姆不能重塑其独家商品壁垒,严格品控,并回归“会员第一”的初心,其在中国市场的会员制之路将越走越窄,最终沦为“升级版沃尔玛”,被消费者彻底抛弃。毕竟,中产的钱可以花,但智商税绝不能交。
如何配资炒股.配资实盘.靠谱的股票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