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业升级与教育变革深度交织的当下,产教融合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破解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难题的核心路径。它既是职业院校深化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也是连接教育链与产业链、实现校企资源互补共赢的重要纽带,对于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背景下,宁夏职业技术大学的两个专业再次成功入选国家级产教融合专业,正是该校产教融合实践成效的生动体现。
目前宁职大已经有四个专业成功入选,首批获批的2个国家级产教融合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产教融合能力成熟度达到了卓越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达到了优秀级,为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建设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培养掌握机械、电子、控制等多领域知识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紧密对接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产业发展方向,注重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则紧跟数字经济发展浪潮,围绕网络构建、数据安全、云计算等核心领域,培养能够适应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两个专业均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通过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融合,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展开剩余61%专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学校在产教融合领域的系统布局。为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该校近年来在机制建设、资源整合、人才共育等方面付出了持续努力,积累了丰富成果。
在机制构建上,学校聚焦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N”产业体系,探索形成“政校行企研园”协同发展的合作模式,修订产教融合实施方案、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从顶层设计上为产教融合提供保障,确保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环节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这种机制保障为课程落地与资源整合奠定了基础。资源共建方面,学校与宁夏农垦集团、盐池滩羊集团等自治区龙头企业合作,共建了四个现代产业学院和六个“双主体”育人学院。宁夏盐池滩羊现代产业学院通过实体化建设,开展科研与技术技能培训,成为服务地方特色产业的重要平台;同时,学校联合企业开发了《物流信息技术》等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多项教材资源,推动教学内容与产业技术同步更新。
人才共育模式的创新则让课程所学真正转化为实践能力。学校以9个校级现代学徒制项目为抓手,引入116名企业技术专家担任“校外导师”。在现场工程师培养方面,与宁夏小牛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自动化专业类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获批教育部专项计划,通过“校企双主体、学生双身份、教师双导师”模式,将《液压与气压传动》等课程内容与企业实际项目相结合,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精准对接。
宁夏职业技术大学的这些专业能够入选国家级产教融合专业,正是对其所在高校多年来产教融合实践的有力印证。而这些专业在产教融合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以及高校在这一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成果,也让更多考生看到,选择宁夏职业技术大学,就能在学习中获得与产业接轨的实战机会,在毕业时拥有匹配市场需求的过硬技能。
发布于:陕西省如何配资炒股.配资实盘.靠谱的股票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